找到相关内容485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广钦老和尚开示录

    我执和法执,智慧才会开,智慧是无色相的,抓也抓不到,智慧开时自己也不知道,碰到事情一动,就知道如何去处理,这才是智慧。 ★贪恋世间的东西,就还要轮回在四生里。 ★修行要保持中道,修行要粗衣淡饭,不...★修行要保持中道,不急不缓,细水长流。 ★静坐是念佛助缘,静坐可调身心。 ★这样做做吃吃、吃吃做做,较不能悟道,因为形形色色要真看破才有办法。 ★师父说的知道了,再来就是受持,受持很要紧。 ★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104984894.html
  • 盛唐至北宋流行的净土教行仪

    、境界;四、实相念佛,即观佛之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实相之理。而其具体的念佛修行方式,在净土教的历史上曾经历了发展演变的过程。   净土宗奠基人北魏昙鸾在注重观想念佛、观相念佛的同时,强调称名念佛。其《...

    张先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72685038.html
  • 弘扬“人间佛教”的精义 提升青年学子之精神品质

    以“出世之心,办入世之事”。从这种说空而遣空的修行实践中,你就会明白佛教的难以言表的“中道”究竟是指什么。   顺便补充一下,“般若”是指智慧;“波罗蜜多”英文为paramita,“多”是语气助词。...

    郑晓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85085647.html
  • 《维摩诘经》要义概述

    五尘所染,故名为净名。三是以离障清净为名:因从迹穷本,净名居士前身本为金粟如来烦恼已断,现在为法身大士障缚亦除,对于凡夫染有、二乘染空、菩萨染中道的执病皆已远离,故名为净名。   三、《维摩诘经》的...

    理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9115485779.html
  • 《马祖语录》释义

    亦非不修。如果执著于修或不修,都是两边,而非中道。   云:“作何见解,即得达道?”云:“自性本来具足,但于善恶事上不滞,唤作修道人。取善舍恶,观空人定,即属造作。更若向外驰求,转疏转远。但尽三界心...

    刘泽亮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5582486235.html
  • 本初佛与立体曼荼罗之一种重要研究

    德之故,在不空之《三十七尊心要》中有云:“能观是心所观是境,八供养及四大护菩萨等,各具能所,虽具能所,能所之体本空,空有之理本无,中道之心斯契。”依此亦可知斯义矣。   以彼住觉支印之七十二毗卢遮那...

    威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412386636.html
  • 了“生”脱“死”的佛学智慧

    方法各异,但都是要不被先人为主的观念束缚,要以四谛之理看清现实,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,即符合“中道”,不堕于“边见”,既反对极端苦行,又反对极端纵欲,这些乃是通向涅槃的唯一正道。  而后,佛教又把八正道...

    邓庆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91987039.html
  • 《周易禅解》以禅解《易》的方法、特点、性质

    原则的。又如其解《坤·文言》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”一句时说:“十善为善,十恶为不善;无漏为善,有漏为不善;利他为善,自利为不善;中道为善,二边为不善;圆中为善,但中为不善。……所以...

    谢金良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92587047.html
  • 介绍印顺导师

    而选择北传(依“人无我”原则),也不会盲目地推尊南传为原始佛教(依“法无我”原则,原理后详。),他从这二边找出了一条中道的研究道路。原来,部派虽然复杂,但它们还是从大众部和上座部二个根本系统陆续分支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350687247.html
  • 圣凯法师:论涅槃会的成立与展开

    hellip;熙连河侧,晨朝之色忽明;娑罗树间,中夜之声便寂。最后功德,是日兹辰。弟子有缘阎浮,属当重任。愍群生之颠倒,嗟庶类之愚迷。常愿造六度之舟,济之于彼岸;驾一乘之传,驱之于中道。今谨于太极殿,设无碍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五明研究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153487345.html